-蚀刻
定义: 用蚀板液将多余的底铜蚀去剩下已加厚的线路。
控制:随着反应不断进行,药液中氨水不断降低,铜离子不断增加,为保持蚀铜速度,必需维持药水的稳定.我司通过PH计,比重计控制氨水和新液的自动添加,当PH值低时添加氨水;当比重高时添加新液.为使之蚀铜反应进行更为迅速,蚀液中多加有助剂,例如:
a.加速剂(Accelerator) 可促使上述氧化反应更为快速,并防止亚铜错离子的沉淀。
b.护岸剂(Bankingagent) 减少侧蚀。
c.压抑剂(Suppressor)抑制氨在高温下的飞散,抑制铜 的沉淀加速蚀铜的氧化反应。
-新液洗
使用不含有铜离子的NH3.H2O, NH4Cl溶液清除板面残留的药液以及反应生成物Cu(NH3)2Cl ,其极不稳定,易生成沉淀。
-整孔
除去非镀通孔中的在沉铜工序所吸附上去的钯离子, 以防在沉金工序沉上金.
-褪锡
使用含铜保护剂的主要成分为硝酸的药液,褪去线路上的锡铅层,露出线路
4)名词解释
水池效应
在蚀刻过程中,线路板水平通过蚀刻机时,因重力作用在板上面新鲜药液被积水阻挠,无法有效和铜面反应,称之水池效应。而下面则无此现象。
蚀刻因子
蚀刻液在蚀刻过程中,不仅向下而且对左右各方向都产生蚀刻作用,侧蚀是不可避免的。侧蚀宽度与蚀刻深度之比称之为蚀刻因子。
Etching Factor(蚀刻因子)=D/C
Undercut=(A-B)/2
5)设备
-内外层均采用水平线设备。
-对于碱性蚀刻,为增加蚀刻速度,需提高温度到46℃以上,因而有大量的氨臭味必须要有适当的抽风;抽风太大则将氨气抽走比较浪费,在抽风管内增加节流阀,控制抽风的强度。
-无论何种蚀刻液,都需采用高压喷淋;为获得较整齐的线条侧边和高质量的蚀刻效果,须严格选择喷嘴的形状和喷淋方式。但不论如何选择,都遵循一基本理论,那就是以最快速度的让欲蚀刻铜表面接触愈多新鲜的蚀刻液。
-喷嘴的形状有锥形(空锥形,实锥形),扇形等,我司采用的是扇形喷嘴。与锥形喷嘴相比,最佳的设计是扇形喷嘴。注意集流管的安装角度,能对进入蚀刻槽内的制板进行30度喷射。第二组集流管与第一组比有所不同,因喷淋液互相交叉时会降低喷淋的效果,尽量避免出现此种情况。